党员建设 旅游质监 旅游节庆 旅游论坛 旅游新闻
特色游记 |韶关景点 |旅游节庆 |景区动态 |旅游微视 |原生态 |低碳游 |季节特色 |岭南文化 |爱摄影 |

您当前位置:韶关旅游资讯网 > 原生态 > 正文

旧时光 | 穿越回翁源,在幽静的深巷中来一场美丽的约会

发表日期:2016-05-25 12:40:06
    雨巷的旧时光撑着油纸伞,独自彷徨在悠长、悠长又寂寥的雨巷,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。


 
    我不是个有着愁怨的姑娘,但却一直对那“寂寥的雨巷”情有独钟。在我的眼里,那些破败,繁华落尽后留下的景象,总能触动我的心弦,总能隐隐嗅到当时的繁华气息。每次去到这样的地方,看着眼前历史遗留下来的旧物,脑海里会出现一幕幕当时的繁华景象,甚至仿佛耳边会响起当时人的欢声笑语。我喜欢这样的体验,和它们接触,仿佛在和心灵对话,从而让自己浮躁的内心安静。
▲旧房子下的花儿


▲残窗和庄稼人的工具
 
▲残旧的古私塾

    朋友知道我就是这样一个人,于是,她带我去了岩庄一心村,翁源的人文历史名村,有着多处历史古迹:八角庙、井头坪、得月楼......
    我又启程了,喜欢在路上的感觉。今天我们去寻找那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迹,看看当时的他们是怎么生活的,再听听老人家讲那过去的故事。
古塔,旧房子,老人......虽然房子倒塌了,但是故事依然流传在心间。


 
 

1八角塔
 
    还没进到村子,一座形如春笋的古塔映入眼帘,瘦削挺拔,塔顶如盖,塔刹如瓶,别具一格。走近了听当地的老人介绍,这是八角庙,也叫八角塔。
    八角塔建于清康熙年间,距今有三百多年。数百年来,它犹如擎天一柱,直插云霄。坐东向西,高七丈二,总高26.7米,第一层石砌,二至五层用青砖砌成,塔顶用桐油搅石灰固稳瓦面,至今完好无漏,瓦顶上方是葫芦形及锡铸的塔尖锡重七十斤。八角表示八卦方位,庙内有梁柱五根,庙门前有五级台阶,代表五行,由于庙宇升高自然就成了塔。是翁源县现存最高层的一座古塔,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

▲远看八角塔
 
    首层门匾是"八角庙",二层盛世,三层文明,四层挺秀,五层翼峰。每层均有对联。层层有瓦檐,檐下有纹路花边,色彩鲜艳,层次分明。首层角上装有青色鳌鱼,尾向上头朝下而仰视,似有潜水,又欲跃之势。在塔顶葫芦内装有优秀文章五十篇,首层角装饰的鳌鱼愿望是独占鳌头,围下有七栋二层加高建筑平房,构成一只手围绕住八角庙,象征五指蘸墨握笔,亦是振兴文运之故。 庙内有十九尊神像,雕刻精制,栩栩如生。
 
▲八角塔首层
▲这里是一心村的中心,是村民最爱的聚集地
▲逢年过年都会来拜拜,祈求家人安康
 
    八角塔建筑质量过硬,艺术高超,造形美观,塔身端庄稳重且气度轩昂,魏巍矗立于鲁溪河畔叶家村庄。

    1952年间,曾遭遇不识文物重大意义之人,以封建迷信为由,将庙内十九尊神像尽毁。

    1984年,翁源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92年,翁源县人民政府拔款贰仟元及群众捐助修缮。庙门瓦面及油刷还新。1994年,重塑十九尊神象,盘古大王和十八罗汉,1995年正月初九神像上座。

 
▲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八角塔
 
2井头坪
 
    祖宗们别出心裁,在西面约两百米处挖了一口水井——井头坪。井头坪,长方形,东边五段,西边四段大理石砌成。所谓特殊,是一井两用,一是饮用,二是象征砚台。八角塔尖形似笔尖倒影于井中,如笔蘸墨,振兴文运之故;叶家祖祠是龙形,为龙的左眼,祖祠以西亦有一口井,象征龙眼对称,画龙点睛,形象生动,活跃腾空之势。更特殊之处在于每次戽井后,西北角来泉处有秕谷流出,从古至今均是如此。井头坪的水经化验,水质优良,老祖宗认为其能促使叶家人寿年丰,兴旺发达。如此特殊之宝井,必须与八角庙共存,永久保护。因此,井头坪到现在依然安静地流淌着。
 


▲八角塔尖形似笔尖倒影于井中,如笔蘸墨
 
3得月楼
 
    得月楼,古建筑得月楼,俗话说,近水楼台先得月,一心村老前辈做到了。 得月楼与八角庙同时建筑,双方师傅技术比赛,横不挂线,坚不吊线,巧夺天工,大显身手。因此,建筑质量非常坚固。

    楼坐北向南,正门是麻条石门,外门洞用麻条石拱成,拱门上用石匾刻有"得月楼"三字。楼有四阁,均为四层,楼四周为三层,全是石砌,墙厚近1米。楼中心有二栋,均为两层,有祠堂式大厅,前后栋各一间,中间两侧有出中横街,周围街道宽阔。楼墙四周瓦檐上用青砖筑有五尺高的围墙,隐藏瓦栋,显得巍峨屹立,气势磅礴。工程宏峻,质量坚固。这也是祖宗们的又一伟大创造。二楼墙有巷道,全楼相通,楼墙有枪眼,楼内有水井,是防匪之设备。据历史记载,1947年三年解放战争中,国民党自卫队曾在此楼驻扎。巍峨的坚不可摧的外形保护了这里的老祖宗,得益于它的存在,才有后世人的安稳。





得月楼外形坚固
 
4排水系统
 
    一心村是我看过的古村落中比较特别的,特别在它的构造,有一种“集体”的美。它是类似于围屋的形式,但不封闭。最新奇的是它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条小溪流连接着,据说它是村子里非常实用的排水系统,每逢雨季,雨势充沛的时候,有些村子就会出现洪涝灾害,而一心村,从不有此担忧。村中所有街巷,都是青石铺设。闲暇时想要串门,绕着环形的巷子走便可以从村头走到村尾,极其便利。这样的构造不仅可以节省土地,使土地得到有效利用,还可增强邻里之间的关系,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聪慧。屋前排水系统发达,大雨不用愁
 
▲深幽的古巷
▲萌萌哒的孩童

    怀着虔诚的心走在这样幽静的巷子,脑海里浮现的是当年居住在此的人的生活情景:屋顶炊烟袅袅,巷子里三两孩童追逐着,顽皮嬉笑着,老妇人蹲在门口洗菜,老爷爷拿着烟斗坐立门前的石板凳抽着烟,厨房里传来锅碗瓢盆的碰击声,晚餐时间到了,是时候回家吃饭了......

▲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
▲孩童奔跑于巷中
▲嬉戏
 
    我在旧时光的古巷静静地等你,蓦然回首,希望你在灯火阑珊处。


 
图片:若水、初心文字:初心编辑:素素备注:部分图文来自网络



景区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