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南华禅寺

热门必去 2018-09-10 11:30:56

景 点 简 介

南华禅寺是广东六大寺庙之一,又称宝林寺,是一座中外闻名的佛教寺院,被誉为岭南禅林之冠。

南华禅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(公元502年)。据史料记载,是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自广州北上,途经曹溪,“掬水饮之,香味异常”,“四顾群山,峰恋奇秀”,“宛如西天宝林山地”遂建议在此建寺。天监三年,寺庙建成,梁武帝赐“宝林寺”名。后又先后更名为“中兴寺”、“法泉寺”、至宋开宝元年(公元968年),宋太宗敕赐“南华禅寺”,寺名乃沿袭至今。因禅宗六祖在此弘法,也称六祖道场。

南华禅寺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,寺后有卓锡泉(俗称九龙泉),几株高达数十米的古老水松,是世界上稀有的树木,寺庙现存大量珍贵文物,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。 南华禅寺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,由曹溪门、放生池、宝林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藏经阁、灵照塔、六祖殿等建筑群组成。现有建筑除灵照塔、六祖殿外,都是1934年后虚云和尚募化重修的。

1983年,南华禅寺最早一批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寺院。2001年06月25日,南华禅寺作为明、清时期古建筑,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。

南华禅寺是写下千古绝句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的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弘扬“南宗禅法”的发祥地,六祖惠能在此传授佛法37年,法眼宗远传世界各地,因而南华禅寺有南禅“祖庭”之称。

南华禅寺依山而建,一级一级向上延伸,结构严谨,主次分明,庄严肃穆。现建有殿堂、房舍200多间、佛像670尊。整个寺院分为前、中、后三大部分:前部分有第一山门、曹溪门、放生池、五香亭和宝林门;中部是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建筑群,在中轴线上从前至后依次为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藏经阁;寺院的后面为灵照塔、祖殿、方丈室和卓锡泉等。南华禅寺主体建筑共七进,即曹溪门、宝林门、天王宝殿、大雄宝殿、藏经阁、灵照塔、祖殿。“七进”是取天上北斗七星之意。

寺 内 建 筑

曹溪门

曹溪门是南华寺的第一山门,曹溪门屡遭毁坏,多次修建。《据曹溪通志》载:明嘉靖二十四年(1545年),主持僧净琛修建。现在所看到的是1986年重建的,它是按1965年时的格式,但材料改用钢筋混凝土,宽22.4米,屋高12.5米,砖墙到顶,重檐歇山顶,柱头斗拱和转角斗拱均用一斗三升,脊吻及屋角翘起,均用蔓草式。正脊两端饰龙脊头,琉璃珠脊剁。两旁脊腰,各置一鳌鱼。在门楣上,悬挂着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“南华禅寺”的牌匾。匾的四边布满浮雕金龙,刻工精细,布局均衡。

宝林门

宝林门是南华寺的第二山门,为平房结构。门道宽5米,两旁各置一石鼓。檐下有两个华拱,上托一斗三升。门楣悬挂红漆底金字“宝林道场”的匾额。此匾是原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题于民国二十七年(1938年)。门旁对联是:“东粤第一宝刹、南宗不二法门”。

天王宝殿

 

天王宝殿始建于明成化十年(1474年),明、清两朝曾四次重修。民国二十六年(1937年)移建。解放后于1963年、1976年两次加修。天王宝殿面宽20多米,四柱五间,进深近20米,上覆绿色琉璃瓦面,单檐歇山顶。

大雄宝殿

 

大雄宝殿建于元大德十年(1306),明清时及1934年重修。殿前有月台,四周回廊,重檐歇山顶,飞檐饰坐狮,顶用双鱼吻,门窗为格子式。殿内正面塑三大佛像,每尊佛像高8.31米,形貌庄严。左右两壁及后壁是泥塑彩绘五百罗汉像,神形怪异。殿后有千人锅,元代铸造,高1.6米,口径2.08米。

藏经阁

藏经阁原名御经阁,原址在今之禅堂后。始建于明英宗天顺年间(1457-1464)。清康熙七年(1668)平南王尚可喜改藏经阁为祖殿。殿内存放经书、圣旨、法器等文物。

灵照塔

 

初建于唐宪宗元和七年(812),为木塔。宋朝时改为砖塔。明清及1933年多次重修。塔呈八角形,五层,正面有券门可入内。塔内辟有螺旋形阶梯直到塔顶,每层每面均有卷门和小窗,八柱攒尖顶,上置大型铜铸净瓶及铁铸覆盆。寺后有卓锡泉,俗称九龙泉,传为六祖浣洗袈裟之处,泉水甘洌,经年不竭。

六祖殿

 

六祖殿初名信具楼,其始建年代无明确记载,可能为开元元年至十年之间。明洪武间毁于兵火。成化二十一年(1485)住持慧淳和尚主持重建。嘉靖十六年(1537)重修。清康熙十一年(1672)平南王尚可喜将旧祖殿改建为御经阁。民国二十三年(1934)虚云和尚修建南华寺时,复名祖殿。

寺 内 文 物

六祖真身像

六祖真身像是南华禅寺最珍贵的文物,六祖真身像供奉在六祖殿内,坐像通高80厘米,据考证和研究,六祖造像是以六祖惠能的肉身为基础夹纻法塑造而成。

五百罗汉群像

寺内木雕五百罗汉造像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宋代木雕五百罗汉群像。明朝曾经重新饰金,清光绪年间,曾补雕过133尊被火烧毁的罗汉。1936年,虚云法师主持修庙时,将大部分木雕罗汉藏在大雄宝殿里三尊高达15米大佛的腹中,直到1963年才被发现。现存360尊,其中有133尊为清代补刻。有154尊罗汉像上刻有铭文。

从铭文中可以看出,这五百罗汉像雕于北宋仁宗庆历三年至八年(1043年-1048年),由“会首弟子”杨仁禧组织募化和雕造这批罗汉像,捐造者有商人、手工业者、僧人和平民等,匠师有张续、蔡文贽、廖永昌、王保、郝璋等。每尊造像都用整块木坯雕成,通高49.5至58厘米,直径23.5至28厘米,木料主要是柏木,少量为楠木、樟木或檀香木。每尊像由底座和坐像两部分组成。这些罗汉造具有相当高的艺术研究价值,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。

千佛袈裟

千佛袈裟是罕见的唐代传世刺绣,绢底呈杏黄色,上面绣有一千个佛像,佛像全部为结跏趺坐式,手式有入定、接引、说法、合掌等,口、鼻、眼和发髻清晰分明。用金线绣出形象,然后以蓝色、浅蓝色、朱红色、黄色丝线陪衬,再绣蓝色背光。四周是十二条形象生动的蛟龙。据广东省博物馆有关专家考证,此袈裟是唐中宗赐给六祖惠能法师的。

武则天圣旨

唐代女皇帝武则天,于万岁通年元年(公元696年),御赐南华禅寺六祖惠能大师圣旨一道,长140厘米,宽42厘米,纸质,楷书首尾及边用绫装裱。

其他文物

南华禅寺还有北齐昭帝皇建元年(公元560年)的铜佛造像、唐代花缎袜、六祖坠腰石、唐代铁质观音殿、天人像、释迦牟尼像、明代四大天王木雕、清代五百罗汉瓷瓶、明代金书《华严经》残卷等文物,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。

景 点 信 息

地址: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城东南7公里

电话:0751-6676761

门票:20元

开放时间:8:00-17:00

注:以上图片由韶关旅游摄影制作,未经允许不可转载使用。

版权所有 韶关旅游资讯网
Copyright 2009-2020 SGLYZX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
粤ICP备14006056号-1
粤公网安备 440204020001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