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(6月19日)上午,余靖雕像揭幕仪式在市区风采广场举行。市政协原主席李飞、副市长王伟阳等出席。
新的余靖雕像亮相风采广场。 李佳 摄
据悉,风采楼是明代弘治十年(公元1497年)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韶关籍北宋名臣余靖而建。2003年,由香港余氏宗亲会出资在韶关风采广场兴建余靖雕像,期间曾更换一座。为了更能体现余靖风采,结合我市打造文化名城的号召,2015年初决定重建余靖雕像。时任浈江区政协常委的澳门企业家、靖公第33代裔孙余美笑知道后,承诺全力承担设计、兴建的全部费用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,耗资约50万元建造了如今这座宏伟壮观的余靖雕像。
余靖雕像揭幕仪式现场。 李佳 摄
余靖身着朝服,携书卷而立,双目炯炯有神,身后立有其代表作《武溪集》。该雕像总高4.5米。
出席揭幕仪式的嘉宾合影留念。 李佳 摄
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为余靖雕像举行揭幕仪式表达了韶关人民对历史的尊重,对伟人的褒奖,对未来的期盼。我市将充分发挥名人雕塑的教育功能,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发挥名人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、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和春风化雨的激励作用,给韶关人民教育以启迪与鞭策。
(来源:韶关日报,转发自:韶关发布)
延伸阅读
新雕像与身后为纪念余靖而建的风采楼,此处为韶关的文化地标,闻名于外。▼
余靖,生于1000年,卒于1064年。北宋官员,“庆历四谏”之一。本名希古,字安道,号武溪。韶州曲江(今属广东韶关)人。天圣二年进士。历官集贤校理、右正言,使契丹,还任知制诰、史馆修撰、桂州知府、集贤院学士、广西体量安抚使、以尚书左丞知广州,卒谥襄,有《武溪集》二十卷遗世。
余靖小时候十分聪明,过目不忘,刻苦用功,于天圣二年(1024)考取进士。
任官后的余靖直言敢谏,被称为“庆历四谏”之一。曾因挺身而出为范仲淹说公道话而遭到贬职,却因此而被百姓所知名赞颂。庆历三年(1043),复起任擢升为谏院右正言,专司向皇帝进谏奏事,余靖正直敢谏,多次提出举人才、去冗兵、冗官、宽租赋、厚农桑、省佛事、节国用等建议,而这些都为范仲淹、富弼后来推行的“庆历新政”提供了先行的理论基础和舆论准备。
▲余靖像身后的《武溪集》为其所著
【代表诗作欣赏】
【子规】
一叫一声残,声声万古冤。
疏烟明月树,微雨落花村。
易堕将乾泪,能伤欲断魂。
名缰慙自束,为尔忆家园。
【山馆】
野馆萧条晚,凭轩对竹扉。
树藏秋色老,禽带夕阳归。
远岫穿云翠,畲田得雨肥。
渊明谁送酒?残菊绕墙飞。
余靖的知人善任在对北宋名将狄青的认识上得到完美验证。同时他的外交才能也十分出色。余靖曾奉命三度出使契丹,据理力争,为宋国获得较为稳定的休养生息。
余靖在嘉祐六年(1061)五月授尚书左丞,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,知广州。嘉祐八年(1063)宋英宗即位,拜工部尚书。治平元年(1064)余靖回京述职途次南京,偶染风寒,病重不起,卒于江宁府秦淮亭,享年六十五岁。英宗闻讯恻然,辍朝一日追赠刑部尚书,谥曰“襄”后人尊称忠襄公。
(以上资料,节选自网络)
编辑 | 素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