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员建设 旅游质监 旅游节庆 旅游论坛 旅游新闻
特色游记 |韶关景点 |旅游节庆 |景区动态 |旅游微视 |原生态 |低碳游 |季节特色 |岭南文化 |爱摄影 |

您当前位置:韶关旅游资讯网 > 岭南文化 > 正文

一半历史,一半风景……不了解这些,你都不知道什么叫古风之美!

发表日期:2018-04-19 16:42:16
长亭外
古道边
芳草碧连天
晚风拂柳笛声残
夕阳山外山

古亭台,古城门,在我们看来是一道美丽的风景,但在古代驿道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。
在南雄市,保留下来的古建筑有许多,或大气或秀丽,风格虽然不一,但保存下来的历史价值确实一致的。今天,我们哼着小曲,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些古亭、古城门的风采~

1、南雄古县城门楼




宋端州知州丁宝臣在《修南雄州城记》载:“开宝四年,东西部四十有五州。而南雄之工先称办,规模宏伟又推甲焉,广袤六千八百六十尺,下厚四十五尺,上杀二之一,崇二十五尺,加女墙六尺,用人之力一百八十万,直南立正门,冠以丽谯……



东西二门,如之环城,纵出楼相望,凡为屋大小五十四区,二百六十楹,其他守械称是。”宋皇祐四年(1052年),屡修,由斗城→顾城→新组成:斗城:知州萧渤始倡建,为南雄州城之始。墙周长6860尺(2286.6米),基厚4尺(1.5米),高25尺(8.33米),加女墙6尺(2米),内面积约300亩(0.2 平方千米),设3门,东为春熙门(钟楼)、西为凌江门(后称西门),南为政平门(后称大南门),又名南薰楼门,伸张于古雄州镇第1街——由义街中(现中山街南),嘉定十年(1217年),知州黄庶重修,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五月南雄知府张东旸重修,竖额距拱1米镶高处竖0.3米宽,0.6米长的楷书大理石“正南门”匾,如关云长化身。



清顺治五年(1648年)十二月平南王尚可喜、嗣靖南王耿继茂率清兵焚楼。嘉庆十三年(1808年),知州戴锡纶重建,为南薰楼。清·董其生《登雄州城楼》赞:“地分岭北连三楚,人到天南第一州。”
民国十三年(1924年),北伐军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谭延闿在城门上悬“天下为公”匾。1925年3月12日改称中山楼。





坐北朝南,歇山式2层瓦木结构。楼高8.6米,进深12米,上宽10.25米,麻石砌基城门拱高3.6米,宽3.95米,规格不等的青砖平卧顺叠7.2米高城墙上,建筑面积32.3平方米。
4周设走廊,24根大木柱支撑。上层案式正脊,正面浮雕祥云,顶中央伫闪亮白圆珠宝葫芦,2侧相距1米为1对朝外尾上翘,腹贴脊的鳌鱼;卷祥云头正吻,案式翘角,正面浮雕卷云。下层正层案式翘角,正面浮雕祥云。古朴、凝重、庄严。经历多年沧桑,仍巍峨不凡,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1995年春省、市、县拨款重修,楼阁设民俗文物展室。义街、居仁街和钟楼巷3主巷街。




顾城:元至正二十五年(1368年)镇守指挥王屿率民扩城。在斗城东筑土城墙340丈(1133.3米),高1丈余,增3门,北为拱极门(小北门),东为朝阳门(小东门),南为迎熏门(小南门),是南雄首次扩城。明成化二年,南雄知府罗俊把土城墙改砖石,加固完善,称顾城。斗、顾2城合称老城,周长727丈(2423.3米),城区面积680余亩(0.45平方千米),设小东门、大北门、大南门、小南门和西门。
新城:明成化五年(1469年)巡抚都御使韩雍命佥事陈贵率民扩建,从小北门起向东北方筑土城达牛轭潭,抱“矗矗楼台笼蜃气”之势,长300余丈(1千米),沿浈江北锤木栅围城,再筑城。明正德三年(1508年),知府王珀改土墙为砖墙,明正德九年(1514年),知府李吉增女城高6尺,开宾阳门和文明门。嘉靖四十三年(1564年),知府欧阳念倡民沿江改木栅为砖石墙,4月竣工,时称水城。东起小梅关(大城门),西傍西津桥(水西桥),全长500余丈(1.5千米。经百年完成再次扩建。




县城墙扩至周长1131丈(3770米),面积达1700亩(1.13平方千米),有宾阳门、文明门、龙蹲阁水门、大码头水门、青云水门、云衢水门、槐花水门、皇华水门、太平门、小西门(勾栏门)、小北门,共11座。有义街、太平街、达德街、秋千街、乐善街、梅魁街、进德街、三秀街、德政街、大成街、打铜街、孝悌上街、孝悌正街、孝悌中街、十字街、宾阳街、新兴街、河边街、马路口、罗汉井、梁木巷、龙勾巷、汪公祠、杜木巷、青云里、洙泗巷、三元里、仁寿巷、扎笔巷、黄田井、卖木巷、槐花巷、古楼下、钟楼巷、竹树下、塔俚巷、黄屋巷和董屋巷,共38条街巷。统一圆拱,上建16不等楼阁的新老城门。
陈子威称:“青嶂千重扼岭东,天南郡治称此雄。”




2、两江亭



现梅关东侧山巅建“两江亭”,北眺滚滚东去的长江,南俯滔滔南归的北江,令人感慨万端。





3、岭南第一关楼——梅关关楼



“气雄梅岭壮江山,历史南天第一关”的梅关威峙南雄市北26千米,东西横跨大庾岭东段梅岭(以梅鋗为首位拓荒者得名)巅隘。
秦统一岭南次年(前213年)派屠睢、任嚣、赵佗等获岭南,镌梅关,次年在五岭巅峰筑横浦关。汉武帝派遣楼船将军杨仆率师平南越,“出豫章,下浈水”,在岭巅凿通一口长20丈,宽1丈,高10多丈的大山坳。




唐开元四年(716年)张九龄奉诏主凿梅关,历时二月多,凿成一条长约30余丈,宽3丈的衢道。张在《开凿大庾岭路序》述:“先天二载,龙集癸丑,我皇帝御宇之明年也。理内及外,穷幽极远,日月普烛,舟车运行,无不求其所宁,易其所弊者也。初岭东废路,人苦峻极;行径寅缘,数里丛林之表;飞梁嶪嶻,千丈层崖之半。颠跻用惕,渐绝其元。故以载则曾不容轨,以运则负之以背。而海外诸国,日以通商,齿革羽毛之殷,鱼盐蜃蛤之利。上足以备府库之用,下足以赡江淮之求。而越人绵力薄财,夫负妻戴,劳亦久已。不虞一朝而见恤者也!不有圣政,其何以臻?兹乎开元四载,冬十有一月,俾使臣左拾遗内供奉张九龄,饮冰载怀,执艺是度,缘蹬道,披灌丛,相其山谷之宜,革其坂险之故。岁已农隙,人斯子来,役匪逾时,成者不日。则已坦坦而方五轨,阗阗而走四通。转输以之化劳,高深为之失险。于乎罅耳贯胸之类,珠琛绝赆之人,有宿有息,如京如坻。宁与夫越裳白雉之时,尉佗翠鸟之献,语重九译,数上千双,若斯而已哉?……”
《闻见近录》称:“庾岭隔绝,通渠流泉,涓涓不绝,红白梅夹道,仰视青天,如一线然。”粤赣公路未通时,行人要爬几里峭壁,过悬桥。韶州转散的北货有丝绸、棉花、茶叶、瓷器等,南货有广盐、金属制品和洋香料、象牙、工艺品,行人如鲫。




宋仁宗嘉祐八年(1063年)广东转运使蔡抗、蔡挺兄弟分别修筑各自所辖路段建关楼,“峤岭古来称绝徼,梯山从此识通津,”立关岭巅署名“梅关”,遂称梅关,有“南粤雄关”和“岭南天下第一关”石刻,使韶关和雄州镇成为南北货物流通转运站和集散地。
明成化癸卯年(1483年)南雄知府江璞重修关楼,更名“岭南第一关”。




关楼为南北两座相同的门并峙成,中通3米宽过道。首层高5.8米,宽6米,进深5.5米,拱门高3.56米,内洞宽3米,洞长5.5米,南北门楣分别嵌楷体“岭南第一关”和“南粤雄关”石匾,落款“万历戊戌中秋,南雄知府蒋杰题”,誉称“百粤咽喉,天南锁钥”。同治二年(1863年)秋石达开旧部康王汪海洋与湘军刘胜祥部激战梅岭,太平军焚关,1995年政府拨款重修。北有闸门,后设关门,南面尚存2门栓孔,镶清黑楷体联“梅止行人渴,关防暴客来”,北侧竖“梅岭”石碑。



梅关门楼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蕴藏极高历史艺术信息。

4、乌迳水城门楼




位于南雄市东北30千米乌迳镇东南面。冯正国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2年)二月-次年十月。明.谭大初《延村水城记》载:“延村旧无城,有之自庠士冯子正国始。
于本村相地之宜筑砌小城,横阔八丈,直深一十三丈,仍于取土之处积水为濠,辏集之区开门出入……正为崇寝,中通街衢,西北各辟一门,西曰永昌,北曰拱辰。”县文物保护单位,当地最具特色,最有价值的古堡。




清初,流寇围城,廪生叶增、父焜,门人黄自升均大义凛然。电影《从奴隶到将军》陈毅与罗霄谈话场景即摄于此。
歇山顶穿斗式梁架门楼,飞檐凤脊,多级挑手,气势雄伟;红砂岩砌4米高,1米宽,1·5米厚外拱内方门,额镶“七星世镇”匾,落款:“明嘉靖已酉年(1549年)知府周南立”。






额上镶二眼红砂岩竖一字窗,侧配棱形窗;檐下配一对棱形窗,磅礴射日;内侧梯形通道,额镶仙人浮雕。二层,红砂岩基础、墙角,两侧开方门,撑柱;西侧有红砂岩阶梯通二楼(木栏杆戏台式建筑)。



韶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黄玉美

版权声明
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,任何组织、机构或个人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二次修改。

编辑 | 素素

景区推荐